第880章 赖氏传奇(下)_五代十国往事
笔趣阁 > 五代十国往事 > 第880章 赖氏传奇(下)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880章 赖氏传奇(下)

  【赖氏传奇】

  高从诲死后,其第三子高保融袭位。

  高从诲一共有15个儿子,史籍留下姓名的是11人。其长子高保勋,次子高保正,不知什么原因,高从诲直接把位子传给了三子高保融。

  难道是高保融资聪慧、器宇轩昂、骨骼惊奇?我们听听权威史书对他的评价:

  《新五代史》:“性迂缓,无材能。”

  《宋史》:“性迂阔淹缓,御兵治民,一时术略政事。”

  《十国春秋》:“迂阔淹缓,无材能。”

  无论是宋朝史官,还是元朝、清朝的史官,都在高保融的评价上保持了统一口径,翻译过来就是干啥啥不孝干饭第一名。

  所以我们可以大胆推测,高从诲的长子、次子可能已经去世,因为高保融袭位后,政事都交给弟弟高保勖,如果是考虑废长立幼的话,那完全可以直接让高保勖袭位。

  高保融袭位后,继续向中原称臣纳贡,后汉刘承佑派遣亲信郭允明来赐衣币、正法统。

  郭允明,是刘知远的心腹,更是刘承佑的心腹,是“舅族群”核心人物,在“萧墙之变”中,杨邠、史弘肇等饶子嗣被他亲手宰杀。而当郭威兵临城下时,他又亲手杀了刘承佑,随后自杀。

  史籍记载,到了荆南地面,郭允明“车服导从如节度使”,注意,高保融在后汉的封建王朝权力体系中就是节度使,这段话的意思是郭允明使用的规格与高保融相同,甚至还略高于高保融。

  郭允明的使团随身带来了十几坛御酒,这是刘承佑赐给高保融的,然而郭允明每逢吃饭,必然“厉声索取御酒”,真不拿自己当外人。

  所谓上国之臣当下邦之主,郭允明到了荆南就是太上皇般的存在。高保融不敢怠慢,只能心侍奉,仰人鼻息。

  就在高保融心翼翼装孙子的时候,有人报告,郭允明暗中派人丈量城池!

  开了上帝之眼的我们当然知道后汉当时根本没有攻取荆南的计划,郭允明故意让荆南人知道自己正“悄悄地”测量,“若为攻取之计”,以此讹诈高保融。

  高保融上钩,重金贿赂郭允明。

  郭允明装够了大爷,拿够了贿赂,大摇大摆地回朝复命去了。

  很快,后汉就被后周所代替,中原不再是那个中原,而荆南仍然是荆南。坐拥荆州弹丸地,笑看五代更迭戏。

  乾佑三年,后蜀施州刺史田行皋叛逃荆南,高保融命人把他抓起来,遣送后蜀,此人背叛蜀主,焉能尽忠于荆南?

  实际上,这只是荆南高氏政治智慧的体现,荆南怎么可能为了一个的刺史而破坏与后蜀的睦邻友好关系呢?“蜀——荆——汴”丝绸之路还要不要了?

  次年郭威代汉建周,高保融向郭威进贡了白金一千两、法锦二十匹,换来了兼中书令、封渤海郡王。荆南继续维持了与中原的臣属关系。

  高保融时期,与后周关系和睦,荆南继续享受着五代时期最大的奢侈——和平。

  郭威驾崩前,封高保融为南平王;柴荣即位,给高保融加守中书令。

  “三征淮南”之初,高保融奉诏出兵,派大将魏璘率水师进逼鄂州。

  从荆南的利益出发,中原征淮并不符合其利益,所以高保融做了两手准备:一方面派兵鄂州,争抢胜利果实,一方面将则派使者到南唐,劝李璟答应柴荣的条件,以和为贵。

  不能拼命啊,拼命还怎么赚钱?

  后来南唐与后周谈妥了划江而治,随即息兵罢战,柴荣得到了高保融劝南唐内附的书信,非常高兴,赐绢一万匹。

  一封信,换来一万匹绢,高保融发现了一条生财之路。于是在得到赏赐的4个月后,又写了一封信,送到后蜀,劝后蜀孟昶向后周称藩。

  孟昶给了回信,你可能不知道,去年我刚给后周发了短信,可他不回我!

  前文有过介绍,因孟昶在书信中自称“大蜀皇帝”,柴荣怒其抗礼而不答,孟昶对柴荣已读不回复的做法亦气愤不已,哥称帝的时候你还在偷鸡摸狗呢,装什么大尾巴狼!在这节骨眼上,荆南来信劝其归顺后周,孟昶当然不肯。

  又过了4个月,高保融又给后蜀孟昶写了一封信,劝他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,别给脸不要脸,抓紧举国降周!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tavf.net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tavf.net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