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69章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6_五代十国往事
笔趣阁 > 五代十国往事 > 第869章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6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869章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6

  2.3白重赞

  此君也是沙陀人士,自幼从军,颇为勇武,后汉时得到重用,提拔为禁军中级将领,讨伐河中李守贞时,白重赞是先锋军司令。

  “高平之战”中,何徽、樊爱能临阵脱逃,白重赞则与李重进压住阵脚,拼死作战,战后论功行赏,升为保大军节度使;“三征淮南”之初,白重赞率部驻防颍州,扼守进出淮南的咽喉要道。

  宋初,加检校太师,移镇泾州,之后移镇徐州、同州。

  开宝二年“杯酒释兵权”2.0中,不情愿地交出了兵权,授予左千牛卫上将军,次年,在无限的不甘与郁闷中,撒手人寰,享年62岁。

  没有追封、追赠,没有谥号,后代子孙亦不见载。

  2.4杨廷璋

  郭威的舅子,他的姐姐是郭威的杨淑妃。

  后晋时,刘知远坐镇河东,郭威已经获得刘知远的重用,而郭威也开始把舅子杨廷璋视为心腹。

  之后在郭威讨伐河中李守贞、“澶州兵变”的重大事件中,杨廷璋屡屡献上奇谋,深得郭威器重,随后将他安置在澶州,辅佐养子柴荣。

  柴荣进京述职的时候,向郭威盛赞杨廷璋的才干。

  当时泾州节度使史懿称病不朝,心怀异志,郭威就派杨廷璋前往催促入觐,临行时秘密吩咐,史懿如果稍有迟疑,你就弄死他!杨廷璋到了泾州,屏退左右,把征召入朝的诏书给史懿看,向他陈利害,谕以祸福,史懿当即痛哭流涕,“大哥,我错了!”当即动身前往京师。

  就在杨廷璋在泾州等候朝廷进一步工作指示的时候,朝廷传来噩耗:郭威驾崩。据记载,杨廷璋“呕血不食者数日”。

  柴荣登基后,让自己的这位舅舅坐镇晋州,牵制北汉,杨廷璋在镇屡立奇功,柴荣激动之下喊出“吾舅真能御寇”,下诏褒奖。

  柴荣时期加检校太保;柴宗训时期加检校太傅;宋初加检校太尉。

  杨廷璋坐镇晋州多年,颇有政声,吏民联合上表,请求为他立德政碑,颂其功德。潞州李筠谋反时,曾以蜡丸书约他一起反宋,杨廷璋将送信使者绳捆索绑,连同蜡丸书一起送到汴州,并附上了自己攻取潞州的策略。

  潞州平,移镇邠州、鄜州。

  开宝二年的“杯酒释兵权”中,被授予“右千牛卫上将军”。开宝四年,同样在无限地愤恨与不甘中含恨去世,享年60岁,赐帛二百匹。

  前文已经分析过,作为郭威的舅子、柴荣的舅舅、柴宗训的舅爷爷,杨廷璋是不受赵匡胤信任的,即便杨廷璋主动上缴潞州叛党的蜡丸书,赵匡胤也始终对他放心不下,从晋州移镇邠州,再移镇到鄜州,逐渐远离政治核心地带,开发大西北。

  另有一件事更能明赵匡胤对杨廷璋的警惕,那就是潞州李筠被平定后,赵匡胤派荆罕儒去晋州监视杨廷璋,还秘密嘱咐荆罕儒,如果发现杨廷璋有任何可疑之处,先斩后奏。前文有叙,荆罕儒最终没有发现杨廷璋的可疑之处,并且被杨廷璋的人格魅力所折服,取消了行刺计划。当时人们都杨廷璋之所以在晋州化险为夷,全是因他当初在邠州保全史懿的阴德。

  在“杯酒释兵权”2.0的打击之下,杨廷璋终于醒悟了。当朝廷问他想要给子孙谋求什么编制时,杨廷璋摇头拒绝,何德何能,岂能让犬子们尸位素餐?算了吧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tavf.net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tavf.net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