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54章 泽潞之战1_五代十国往事
笔趣阁 > 五代十国往事 > 第854章 泽潞之战1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854章 泽潞之战1

  【泽潞之战】

  赵匡胤控制了中央禁军,从而顺利地登上皇位。但新心大宋王朝仍然面临着内忧外患,赵匡胤不敢掉以轻心。

  外患主要来自于契丹,目前也只有契丹有能力与中原对线打团,不过大辽国自太宗耶律德光之后,就缺乏南下的内驱力,特别是现在——辽穆宗耶律璟时期,契丹基本处于半瘫痪状态,关于这个奇葩契丹主,后文还会详述。

  内忧则就更好理解了,赵匡胤是通过军事政变上台的,且主要是依靠中央禁军势力,地方藩镇势力的态度成为最大的不确定因素。

  如果地方藩镇势力乖乖向赵匡胤俯首称臣,承认大宋的合法地位,那么皆大欢喜。除此之外,他们还有两种选择:

  拉帮结派,割据独立;勾结外援,推翻中原。

  这些做法在五代时期屡见不鲜,有成功的,也有失败的。

  因此,在赵匡胤上台后,除了厚赏“翊戴功臣”,便一门心思地安抚地方势力。其中,以符彦卿、王景、李彝殷为重中之重,以他们三人领衔,“余领节镇者并进爵”。

  这三人为什么是诸藩的领头羊?因为当时符彦卿坐镇魏州,王景坐镇秦州,李彝殷坐镇夏州,是中原王朝北、西北、西南的三大重镇,换句话,他们如果造反的话,让大宋朝付出的成本最高,所以才要优先照顾。

  早在柴荣时期,就已经通过一系列的政治、军事、经济等改革,有效扭转了中央与地方的实力对比,这也是掌握了中央禁军的赵匡胤可以在一之内改换日的原因。地方藩镇的势力得到了有效遏制,在这种情况下,还会有地方势力奋起挑战中央的权威吗?

  樱

  第一个公开反宋的,是潞州昭义军节度使李筠。

  后唐明宗时,以皇子李从荣判六军诸卫,确立了李从荣储君的地位。李从荣于是招募勇士,组建自己的嫡系武装力量。这一,有一位四肢发达的大汉自带弓矢登门,毛遂自荐。李从荣便让身边侍卫们试一试他带来的弓,结果发现此弓有超百斤之力,没有一人能拉开。而这位大汉却能轻松拉满,并且接连命中目标,有力度、有精度。李从荣立刻将其留在身边,这位大汉就是年轻时的李筠,当年他的名字叫李荣,柴荣即位后才因避讳改叫李筠。

  李从荣发动“津桥政变”时,李筠作为贴身护卫寸步不离,并接连射杀十余人,后来发现苗头不对,弃马而逃,成功躲过一劫。

  作为“李从荣余党”,李筠只能躲躲藏藏,惶惶不可终日。幸亏李从珂及时在凤翔起兵,才使得“李从荣谋反案”被迅速翻篇儿,李筠也迎来了出头之日,应募到了李从珂的禁军序列郑

  契丹灭后晋时,赵延寿久闻李筠的大名,于是将他召至麾下。随后就是耶律德光病死在杀胡林,“祖孙争权”、“横渡之约”,契丹内部爆发了空前激烈的派系斗争,在此期间,赵延寿也在镇州遭到囚禁。

  李筠联合了一批被裹挟北返的后晋将领,相约以钟声为号,在镇州发动了兵变,驱逐了契丹守将,取得了镇州控制权,然后拥戴冯道为首领,遭到婉拒后,又转而拥戴白再荣为留后。

  事后,李筠光速向刘知远称臣,并派儿子去京师当人质,受到了刘知远的高度赞扬。但是,由于工作上的失误,刘知远误将捡鱼儿的白再荣当成了镇州兵变的首功,于是授予白再荣镇州留后,而只授予李筠博州刺史。这令李筠相当不平衡。

  郭威坐镇魏州时,将李筠表奏到自己麾下,李筠从此成为郭威的嫡系亲信,与另一位亲信郭崇威一起辅佐郭威,在郭威称帝后,李筠终于跻身藩镇朋友圈,成为节度使。

  “二王之诛”、征讨兖州慕容彦超,李筠皆有立功,讨平兖州后,郭威任命李筠为潞州昭义军节度使,以其为“创业功臣”,累加检校太傅、同平章事。

  “高平之战”初,北汉气势汹汹地扑向潞州,李筠首战不利,助长列饶嚣张气焰。在随后的反击战中,李筠将功折罪,与张永德一起支援符彦卿,击退契丹援军。

  在随后的“三征淮南”中,李筠一直为后周王朝扼守着潞州,数次击退北汉的试探,又主动出击,深入北汉腹地打砸抢烧,占领了辽州,为后周开疆拓土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tavf.net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tavf.net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